站点导航
南京传媒学院专接本报名官方网站
自考本科 / 专接本招生官网

人物专访 | 徐同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024-04-30
徐同林:南京传媒学院通识中心教授,曾兼任南京地区院校协作中心大学语文协作组组长、江苏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及先秦文史方向的研究,发表论著近百篇(部),其中《论语的语文》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重点书目。
您怎么看传媒类大学的通识教育?传媒类大学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近日,围绕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思路,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在国交楼深入地采访了徐老师。
 
问:对于传媒类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您怎么看?
 
徐教授: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子反复要求我们“讷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仁者,其言也讱。”再到王阳明“知行合一”,都是“言”的缺席。以致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大多沉默是金,在当下表现为默默无语,默默无闻,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影响。
 
但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地球村,我们越来越需要蜕变超越。正因此,我们要补上“鬼谷子”“纵横家”等传统“论说”类功课,当然也要加强相关文史哲的教学研究,这类通识教育在传媒类大学显得尤为重要。
 
问:那传媒类大学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徐教授:商汤在捕鸟时,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本纪》)
 
“汉南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刘向《新序》)周边很多小诸侯国看到商汤的宽容仁厚,纷纷投奔商汤,商汤王也因此赢得了天下。
 
“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鞅通过“徙木立信”树立典型,从而使公众信服,为其变法做铺垫,这便是一种传播的技巧和方法。
 
《吕氏春秋》书成后,吕不韦将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通过“一字千金”做法,吕不韦吸引了百姓和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通读《吕氏春秋》,并传播其丰富深刻的思想。
 
这些故事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又是中华文明传播的典范。
问:您认为在传媒类大学,学生学习“纵横家评传”的意义何在?又如何学?
 
徐教授:语有千钧力,言抵十万兵。“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纵横家是战国时代的主角,伐谋伐交,不战而胜,甚至“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虽然在汉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但其实包括《战国策》在内的纵横家的光影,仍在历史的星空闪耀。当世,我们尤应发掘整理,并与当今传媒学子一道继承发扬纵横家的言说智慧与纵横风采,以适应新时代、新格局之亟需。庶为国之重器,工匠精神,助力添彩。
 
子产是纵横家的先驱,在后世得到发扬光大。《子产的辞令》这篇文章是我在教案基础上的整理完善,也是一个抛砖引玉,期待广大传媒学子和年轻的教师学好(讲好)“纵横家评传”这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问:您近期参加了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暨第三届华夏文明与传播学中国化高峰论坛,提交了论文《子产的辞令》,并作为分论坛点评嘉宾,在论坛中就“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中华文明基因”议题与其他参会代表开展交流探讨,切磋学术真见。您在学术、科研和教学方面都有所建树,最后,希望您能给年轻老师和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徐教授: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便是孔子对子产外交事迹的高度评价。《文心雕龙》作者刘勰道“国侨以修辞捍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外交,就会面临着被削弱的危险;如果有了好的外交,就能生存,就能发展。
 
子产的外交实绩说明,并非弱国无外交,小国弱国一样有成功的甚至骄人的外交。那么,子产作为纵横家杰出的先驱他的丰功伟业,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辞令的典范,亦可为当今的话语体系之建树提供资鉴,尤其他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宽广胸襟与牺牲精神,值得正在树立中国形象的我们这些传媒人钦敬。


联系人:周老师

手机号:15895869334(微信同号)

首页 电话 添加微信 在线报名 录取查询